所属地区 | 北京市 |
公司名称 | 中国水利水电永利体育条款院 |
法人代表 | |
企业等级 | 甲级 |
从业人数 | |
电子邮件 | |
邮政编码 | 100038 |
所属省份 | 北京市 |
公司地址 | 北京海淀区复兴路甲1号 |
电话 | |
传真 | |
介绍 | 中国水利水电永利体育条款院隶属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是从事水利水电永利体育条款的公益性研究机构。院本部由位于北京海淀区的南、北两座院落,以及大兴试验基地和延庆试验基地组成。京外有位于呼和浩特市的牧区水利永利体育条款所和天津市的水利电力机电研究所。 本院历史可追溯到1933年,前身为中国最早的水利永利体育条款机构—中国第一水工试验所,几经变迁,于1958年经国务院规划委员会批准,将多家单位合并,组建了水利水电永利体育条款院,1994年经国家科委批准更名为中国水利水电永利体育条款院。 历经五十余年的发展,本院已建设成为学科门类齐全、人才优势明显的国家级综合性水利水电永利体育条款和技术开发的中心。截止2012年底,全院在职职工1441人,其中院本部1168人,牧区水利永利体育条款所136人,天津水利电力机电所137人;拥有中科院院士2人,工程院院士5人;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202人,其中院本部192人,牧区水利永利体育条款所9人,天津水利电力机电所1人;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395人,其中院本部336人,牧区水利永利体育条款所38人,天津水利电力机电所21人。现有14个非营利研究所、5个科技企业、1个综合事业部和1个后勤企业,拥有4个国家级研究中心、6个部级研究中心。主要研究领域覆盖了水文学与水资源、水环境与生态、防洪抗旱与减灾、水土保持与江湖治理、农村与牧区水利、水利史、水力学、岩土工程、水工结构与材料、工程抗震、机电、自动化、工程监测与检测、风能等可再生能源、信息化技术等多个学科方向。具有工程咨询甲级(水利工程、水电)、乙级(新能源、生态建设和环境工程)资格证书、水文与水资源调查评价甲级资质证书、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甲级资质证书、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甲级资质证书、水土保持监测甲级资格证书、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甲级资格证书、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甲级资质(岩土类、混凝土工程类、量测类)、文物保护工程勘察设计甲级资质等证书,通过了国家计量认证、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等,被遴选为北京市政府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咨询评估机构以及水利部水利水电建设工程蓄水安全鉴定、大中型水闸安全评价和水土保持设施验收技术评估单位。 本院拥有1个国际中心为挂靠本院的中美节水灌溉联合研究中心;4个国家级中心分别为国家能源水能高效利用与大坝安全技术研发中心、国家节水灌溉北京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农业灌排设备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和国家水电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6个部级中心分别为水利部防洪抗旱减灾工程永利体育条款、水利部水资源与水生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水利部水土保持生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水利部草地水土保持生态研究中心、水利部水环境监测评价研究中心和水利部遥感技术应用中心。建有1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为流域水循环模拟与调控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部级重点实验室分别为水利部水工程建设与安全重点实验室和水沙科学与江河治理重点实验室,另有18个院级专业实验室,配备大型高速水流减压箱、大型三向六自由度模拟地震振动台、离心模拟试验机、水力机械模型通用试验台、水质色谱-质谱联机仪等许多在规模和性能方面均位于国内外前列的重要仪器设备,以及一大批自主开发的水利水电计算机软件和大型高性能的并行计算平台,为永利体育条款创造了优良的科研基础条件。 多年来,本院主持承担了一大批国家级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和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承担了国内几乎所有重大水利水电工程关键技术问题的研究任务,还在国内外开展了一系列的工程技术咨询、评估和技术服务等科研工作。全院各类科研合同额逐年稳步增长,研究取得了一大批原创性、突破性科研成果。2012年,通过验收鉴定成果423项;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6项;出版专著51部,发表学术论文864篇,撰写各类研究报告643份;获得专利73项。 本院在国际水利水电舞台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与国际重要学术团体、国外著名永利体育条款机构和知名大学开展了广泛的交流与合作,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中国政府合属的国际泥沙研究培训中心、国际大坝委员会中国委员会、国际灌排委员会中国委员会、国际水利与工程协会中国委员会、全球水伙伴中国委员会等秘书处的挂靠单位。 从20世纪50年代起,本院就开始研究生的培养,是国务院学位办首批授予的“水利工程”一级学科培养单位,目前设有2个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和8个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专业,分别为岩土工程、水文学及水资源、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水工结构工程、水利水电工程、水环境学、水信息学、水灾害与水安全等。截止到2012年底,本院在读研究生248人,其中博士145人、硕士103人,在站博士后45人,“西部之光”访问学者2人;在任的研究生导师190人,其中博士生导师70人,硕士生导师120人。 “支撑中国民生水利事业建设,领航世界水利水电科技发展”是本院的使命。本院将着眼未来发展,加快推进水利水电科技创新步伐,通过一系列跨越式发展,力求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为大力发展民生水利、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
防水企业网版权郑重声明:
① 本网注明来源:防水企业网(reminiscewithme.com)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防水企业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前必须经本报(本网站)书面同意并注明来源"防水企业网方可进行转载使用,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的,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